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入口

注册/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心友网在线 > 心理文章

2016/6/12 15:15:57  浏览量:2485次

心理导读:

作者:赖佩霞    来源: 圆神书活网 

受过伤的人要相信自己「值得爱」。

我曾在《回家》那本书提到,小时候妈妈曾对我说:「这世上没有任何人要你,只有我要你,你怎么可以不听话?」至今想起来,依然百感交集、锋利伤人,当年的一句气话,着实成为插在我心上大半辈子的一把刀。

她是我这辈子最信任、最亲爱的妈妈,她的话我当然相信,当时年纪小,哪懂得分析、判断?

大约三、四岁那年,母亲一段恋情告吹,看着她窝在床上蒙着头暗自饮泣,我问她怎么了,她说男方不喜欢她有小孩,走了。之后只要看到母亲心情不好或流泪,我总觉得是我的存在惹的祸。

借由灌输我「这世上没有其他人要你」这种观念,母亲虽然强调了她在我世界裡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在我心上烙下了一句不容易抹灭的咒语。

当然,她绝不是故意要伤我。成熟后的我当然可以理解她觉得一路以来为我付出这么多,「还叛逆个什么劲儿」,只是不知这样一句话,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这世上只有妈妈和我,她的话代表了整个外在世界对我的投射,这份对母亲全然信任的心,着实也在负面的声音上发挥了作用。我越相信,就伤越深,心越痛。无论如何,我这辈子最信任的人就是她,而且事实好像也如同她所说的,从小的确只有妈妈最爱我。

也许这跟我很早就向往爱情有关吧,似乎想证明母亲是错的,想证明除了母亲,自己还是有人爱、有人疼、有人欣赏

愿天下的父母都能有觉知,你是所有孩子的天、孩子的地、孩子的世界,请善用你的善意、善念、善心、善行、善举。没有任何事情比善待自己的子女更神圣、更有价值,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弱势的一群。

父母真的不好当。特别是母亲,一个眼神、一句气话都可能被孩子认真吸收,这些负面情绪与言语都将可能累积成孩子心灵上的阴影。有些人尽管长大成人,内心依旧自卑,欠缺安全感;有些人因为母亲对某些事刻意隐瞒,没有全盘说出真相,当发现事实被扭曲,就会引发愤怒与叛逆。

孩子从小听进母亲的话,长大后却发现自己的忠诚被滥用,反叛、疏离在所难免。这么说,也许有人觉得太过,但扪心自问,多少人在成长历程中对母亲毫无怨怼?毫无叛逆之心?

父母本来就不可能完美,即使完美,也不可能将全部的时间都留给子女。在过去的年代,大家生活条件都辛苦,为了求生存,无法兼顾孩子心理需求的大有人在。爱的表达流于匮乏、冷淡或草率,是不争的事实。

很多年幼时的挫折,几乎都要等到长大了、成熟了,才能慢慢理解、释怀。然而成长过程中所有跟母亲的互动,早已默默地在形塑一个人的人格了。

在扭曲的环境底下长大的人不见得会「变坏」,但认知自己「不受重视」的 伤痛往往要花上一段时间去抚平。一切总在经历更多人情世故之后,才能慢慢理解母亲,谅解成长历程中的所有遗憾。这还是比较有自觉的人才可能发生的心理辩 证,更多人是任由自己在对爱懵懂与误解中过了一生,不觉得爱有什么重要,并且继续以错误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身边的人,继续复制上一代的错误。

毕竟很多时候父母口中说出来的爱,负担如此之大,与其纠葛、难解,不如不要。这样的心情也会延续到自己的爱情观,如果爱如此教人挫败、挣扎,不如不碰。

事实上,爱的典范与学习非常重要,以负面例子来说,为了让孩子听话,管教起来容易,大人口不择言羞辱孩子、恐吓孩子,这是一种相当要不得的言语霸凌。如果社会一直把「父母管教孩子的良好动机」「大人生活的艰苦」当成盾牌,便无法针对这个普遍的暴力现象做全面的反省。

言语暴力对一个人影响甚远,很多人对世界抱持扭曲的态度,多半来自童年不愉快的经验,那些不堪的过往,暗自主宰了日后人生各方面的决定与看法。对此我们往往没有自觉,或者就算隐约知道了,也不愿真正去面对。

知道吗?我们无法爱一个恨自己的人。因为他会猜忌、怀疑、防卫、误解你的好意,以为你要骗他,心怀诡计。他会非常谨慎小心,总而言之,就是不相信你对他的爱。他都不爱自己了,怎么可能相信你会爱他?这样的怀疑,也将回过头来污染你爱的本质。

因为心里有恨,因此他必须摧毁你对他的爱,只有摧毁你对他的爱,他才能够继续保有他原本根深蒂固对自己的认同。他会继续抗争,直到证明自己是对的,你是错的为止。

认知自己「有价值」「有人爱」「值得人爱」,对某些人来说是一条漫长的寻井之路,甚至很可能走过人生一遭仍还只是听说过,而从来不曾相信过。

即使今天我已经跟自己证明了拥有先生与孩子的爱,有朋友、学生、老师、工作伙伴、读者、歌迷的爱,但那句「这世上没有其他人要你」还是会在无意识间暗自打转,特别是遇到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

不会因为幸福了,或没有理由想起,就从此销声匿迹,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我依然会在很深很深的潜意识裡嗅到它的存在,这个时候我会邀请它从无意识的系统裡出来,摊在阳光下跟事实比对,细心检视一下,提醒那个受伤的情感说:「这句话不是事实。」

受过的伤总会存在着,这是生命经验。当冲突、挫折一来,它会冲到前景,不自主地把我推进「没有人爱我」的悲剧里。还好经过多年的学习,当情绪回稳之后我总会补上一句:「这是真的吗?」当日子顺遂,它又安静地回到似乎无从察觉的背景里休憩。

旧有的声音会回来,有时会将自己淹没,这往往是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和负面情绪之根源,也是负面信念的影响力所在。

然而无须害怕,因为休憩的伤痛就是我们同理心、爱与慈悲的发源地。

作者简介:赖佩霞,台湾著名心灵导师、《魅丽》杂志发行人、歌手、《失落的幸福经典》译者。二十年来持续的心理学、静心及自我探索等心灵成长课程帮助她重新了解自己,看清真相,对其影响极大。

分享到:

最新心理文章如何出现在这里

今天,我来当小编!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