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入口

注册/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心友网在线 > 心理文章

2016/6/8 16:37:16  浏览量:2502次

心理导读:

有很多家长是懂得"需要和孩子商量"这个道理的,因此,我们常听到家长说:"这事儿跟孩子商量过了,她同意了。"

我朋友婧是一个有学识、性格温柔、工作业绩优秀、有好丈夫好女儿、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发现女儿对画画有极融的兴趣,就给女儿报了绘画班。

女儿绘画成绩很优秀,但是她并没有早早决定让女儿走艺术道路,而是尽量让她将画画作为一种爱好。

女儿8岁时,有一次,她好不容易得到了3张非常难得的儿童画展的门票。去看画展是一举两得的事,一来让女儿开阔眼界、多学习学习,二来全家一起外出,是为数很少的一家人在一起的活动

可是女儿就是不想去,从3天前安排活动开始就支支吾吾,推三阻四。画展当天上午,正式跟妈妈说她不想去。婧是一个头脑清晰、性格温和的人,她既没责骂女儿,也没有强行命令女儿,而是给她讲为什么看画展以及看画展的好处,讲得女儿哑口无言。

到吃晚饭时,女儿已经不再明确反对去画展了,只是慨叹:"我要是生病了就好了,要是生了病就不用去看画展了。"

整个过程听起来很像是与女儿"商量":从提前3天告诉女儿看画展的安排到详细说明去看画展的理由,非常细致、周到。可惜,这不是"商量",这是温柔礼貌的"命令"或"告知",并没有考虑女儿不愿意去看画展的理由。

后来,婧了解到,女儿和小区里的几个孩子发现了一只流浪小狗,他们约好了画展那天一起去看这只小狗。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绘画展相比,女儿更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关爱一只小狗,这是他们策划好的行动,每个人还分别准备了狗窝和狗粮。

从这一点看,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女儿培养与同龄人集体行动(团队活动)的能力,其重要性不亚于开阔女儿的眼界、提升女儿的绘画欣赏能力。其实两者也未见得冲突。例如,如果让女儿去联络通知其他几个孩子改时间去看小狗,倒正好帮助女儿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和协调。

这件事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除了需要区分"商量"和"温柔的命令"外,还有两点:一是为什么孩子没有直接把原因——与伙伴们约好了看小狗,告诉家长?家长的态度不可谓不好,时间也够充足,但是孩子就是在事前没有说出直接的原因,这值得我们警醒。

孩子是因为害怕什么而不敢说吗?那么孩子怕的是什么呢?是被误解?被否定?还是被猜测?也许孩子是不愿说,因为根据以前的经验,说了也没有用,孩子已经不再有心情、有希望、有意愿去与父母沟通了,无奈又无力。如果是这样,那做父母的可就要检查一下长期以来与孩子是怎么"商量"事情的。

第二点,在知道了原因后,重启与孩子的磋商也不晚,为今后的顺畅交流做好铺垫和准备。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当时你告诉了父母自己不去的理由,父母会考虑你的实际情况,也许能找到最好的办法。但是如果事先不说,那么父母无从知道你还安排了别的事情,当然无法充分考虑你的需要。磋商中的坦诚和信任,是要求双方都要具备的。

你有一个橘子,我有一个苹果,如果想既能吃到橘子,又能吃到苹果,就需要磋商了,通过磋商我们可以排出吃橘子和苹果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将其做成水果沙拉或打成果汁、果泥一起吃。

磋商从何时开始呢?从孩子会说话开始,还是从上幼儿园开始?其实,磋商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了:我们发现尿不湿勒到小肚子了,就会换大一号的尿不湿,这就是照顾到了孩子的需求;发现孩子不爱喝奶了,就换一个牌子的奶粉;看到孩子开始流口水了,就给他买一根磨牙棒。这些都是看到了孩子的反应和特点而做出的决定。这就是磋商,就是互动,而不是父母的一意孤行。

"温柔的命令"有时真的比"粗暴的命令"危害性更大。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当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意时,父母"温柔的命令"反而变成了独断,忽略甚至不允许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或愿望。

其实,只要家长肯用心、肯用脑、不自以为是,这本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我们多问一句话:"孩子,你这么想或者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千万不要小瞧或者笑话孩子的回答,他们的回答也许听起来幼稚、自私,但就是在他们的回答里你能发现真正的动机、原因和目的。家长一定要谦虚,要懂得问;一定要会听,要听出孩子的心声。

  1-正面语言法  

◇ 抱怨、训斥和命令式的消极语言和语气是伤害孩子自尊的利器,孩子感受不到被父母尊重,父母的教导不管怎么正确,他都很难听得进去。

◇ 孩子会模仿家长消极的话语,一旦养成习惯,容易形成不健康的消极人格。

◇ 积极的语言清晰明确,是可以用于正面提醒、引导式、选择式的方法

  2-两分钟谈话法  

◇和孩子谈论出现的问题时,把握简单明了的原则。把谈话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不宜超过5分钟。只要掌握与孩子谈话的技巧,2分钟足够做到有效的沟通。

◇避免无休止地唠叨。把问题说清楚便达到目的,要留给孩子时间思考。

◇对于反复发生,难以纠正的问题,给予善意、及时提醒,同时一定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待。

3-问题后果法  

◇父母不要替孩子思考,不要替孩子解决问题。

◇用选择的方法激发孩子自己动脑思考,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用一两句话告诉孩子他一生要记住的道理。

◇一定要坚持让孩子承担违反规矩行为的后果,不能妥协。

  4-情绪疏导法  

◇一定要理解孩子有情绪的变化是很正常的。

◇让孩子敞开心扉说心里话,我们才能有机会疏导他的情绪。

◇耐心地倾听,理解孩子的情绪、给出合适的引导,教给孩子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
  5-督促选择法  

◇纠正孩子的行为和习惯时,需要明确地给孩子一些具体的选择。

◇坚持对孩子的要求,不给孩子讨价还价的机会,避免教导时出现被动局面。

◇有效督促的目的是教导孩子遵守规矩、信守承诺,给他机会学习自主、独立地做决定,并且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分享到:

最新心理文章如何出现在这里

今天,我来当小编!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