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入口

注册/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心友网在线 > 心理文章

2016/6/3 12:04:54  浏览量:2187次

心理导读:

一个孩子的优秀,如果不是由于身心状态好而表现佳,而是由父母逼出来,那么这种优秀背后可能会有陷阱。

有些父母会说:我们从来不逼他,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但如果父母平时有意无意地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绩,就是告诉孩子,我需要你表现优秀,这就是一种逼迫,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尽管有时候,父母也会表现得很谦卑,不刻意说出来,但是心里难免得意。即便是这样,孩子立即懂得父母的需求,懂事的孩子就会努力取悦父母,让自己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突出。

如果孩子心里认为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那么优秀就会成为一种压力,就有可能是一个陷阱。

优秀容易成为陷阱,是因为成绩优秀的孩子,粉饰问题的能力,也同样表现出色,使得父母、老师不容易觉察到优秀表现背后的问题:孩子内心的不自信、焦虑,压力。

我发现一个规律,青春期来咨询的孩子几乎都是成绩优秀的。来咨询往往是因为不想去学校或不想参加考试了,甚至产生身心症如失眠、状抑郁等。

见面时,父母往往首先强调:我家孩子学习成绩是非常优秀的,在年级或班级总是名列前茅。这句话的背后有时候隐藏着父母对孩子此时问题的羞愧,所以先要告知咨询师,我家孩子是很优秀的。事实上,所有的孩子都是优秀的,包括那些在成人眼中看起来并不优秀的孩子,比如成绩不好,多动,爱发脾气,这些不优秀的表现,也是孩子们创意地面对环境的方式。

通常来咨询的学业优秀的孩子,平时其他方面表现也不错,家长们通常补充:他(她)平时很阳光,很开朗的,我根本不会想到他(她)会有心理压力。这些优秀、阳光的孩子,平时都让父母们感到骄傲、自豪。这些孩子们会感受到父母的自豪,他们特别不愿意、不喜欢让别人知道他们心里的脆弱、痛苦。他们往往有很强的修饰问题能力,即使内心有焦虑、紧张、压力,他们可能表现出来的是自信、淡定。沉浸在孩子优秀的喜悦中的父母往往容易忽略了去关注孩子的内心。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他看起来很好。

学业优秀学生的第一个陷阱,是太在意分数和排名,于是优秀的排名渐渐地成了一个压力事件。每次考试之前要努力争取考取最好的成绩,但同时伴随着的是对万一失败的恐惧,这样的情况之下,排名好的次数越多,恐惧也会越深。

一个几乎每次考试排名都是前三的初一孩子,有一次期中考试前她突然怯场了,不想去参加考试了。父母着急了,考试的前一晚匆忙带孩子来见我。

孩子这个时候的这种反常叛逆行为,家长、老师们往往会立即以为孩子只是害怕考试,担心不能承受万一考不好,其实有时候不一定如此。刚开始,我也这么以为,于是朝着这个方向工作。当天晚上的工作非常顺利,孩子答应第二天去参加考试。但是第二天一早,孩子反悔了,说还是不想去。这个时候,我请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毕竟考试不是人生中的全部。或许不去考试有其它的理由。

白天的时候,孩子过来和我待在一起,这个时候,我才深入了解到,孩子其实并非完全担心考试结果不好,她的这种抗议行为,还有对考试本身的不满,对老师们处理考试结果的态度和方式的不满。她说不喜欢大人们对于考试赋予太多的意义,把考试看得太重要。

这是多么有智慧的一个孩子,她对考试的认识是超越了老师、家长的。她认为考试只是一种检验学习的手段,而老师们的排名、对优秀生的嘉奖和对落后生的批判,都令她反感。后来,她透露,在小学时,她学习成绩并是十分突出,有一个老师总是批评她,而且,这个老师会家长说一套,对孩子做另一套,她很难过,非常不喜欢这位老师,对妈妈说了好几次想转学,但父母以为孩子不懂事,和老师沟通的时候老师都挺好的,于是也没有在意她的感受,这个经历让她体会到的无力感,以及老师对学业成绩不佳学生的态度的敏感,所以,她拒绝参加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是过去这种恐惧体验,也影响了她对老师们对考试结果赋予太多意义的态度。当然,她也诚实地承认,担心考不好也是一个因素,但是没那么强烈。因此,可能两者都与曾经的体验有关。

在我看来,她的拒绝考试行为中,可能还有对自己主动权利的宣告。平时,她的一切都由人安排好,她一切都要听从父母、老师,少有自己可以决定和选择的,对于逐渐长大的孩子,需要品尝一下自由决定的权利滋味。

没去考试的这一天,她与我呆在一起,我感觉得到,她内心十分不安,不断地询问我,能帮我做些什么,我给她一些书,但显然,她没有心思看书,她说要具体帮我做些事,我让她帮我把书挪位置,按照我的要求重新归类,她就做得不亦乐乎。这是她用忙碌来逃避内心的不安。后来,我让她坐下,问她现在内心是什么感觉?她说:感觉很不安,一直在想着同学们现在在考哪门课,现在做到哪里了。她问我:“我该对这种感觉做什么?我该怎么办?”

我说:“你就好好感受这种感觉,因为这是你自己选择的后果,我们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她听了我的话,就不再说什么,过了会,她说要回家了。

第二天,她去参加考试了,那天参加考试的两门课程,她都得了全班第一。但这个结果并非值得高兴的事。

并非所有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是这种情况。如果孩子的身心处于放松、和谐的状态,自然而然地努力,但内心放松地状态之下学业优秀,是不会存在隐患的。这样的孩子努力是为了更好地自我成长,并不为特定的结果而学习,即不十分地意考了多少分、第几名,每次考试之后把关注点放在内容的掌握上,从错误中了解自己还未掌握的部分,而不是分数和排名。父母、老师如果也是这种的态度,且引导孩子以这种态度面对考试分数,孩子会学习到面对考试、分数的正确态度,孩子就不容易形成对考试焦虑和恐惧。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数。

一位平时非常好学的母亲,经常参加各种智慧父母、亲子教育班,在教养孩子上成绩也不错,孩子在重点中学里名列前茅,并经常参加各种比赛获奖,平时看起来也是阳光开朗。到了初三开始,身体经常出现各种不适,妈妈却丝毫没有察觉,这其实是和心理压力有关,躯体的症状通常是孩子把压力内化的结果。到了高考前夕,症状更加明显,睡眠不好、抑郁、不想去学校,眼睁睁地看着原本优秀的成绩一步步下滑。

另外有一种父母,自己不十优秀,需要孩子的优秀来支撑自己的自信。乖巧的孩子会努力去满足父母。但同时,父母本身的不自信如同复印机一样复印在孩子身上的,孩子一方面看似表现优秀,但内心里对自己的优秀表现很不信任,有恐惧,于是容易被某些事件或情境所触发,开始抗拒或退缩。

有父母会说,我们从来不给孩子压力,但是,我们今天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无处不在,父母仅仅只是不给孩子压力仍然不够,还需要养育对孩子对压力的免疫力。父母自身对压力的处理示范,以及对孩子的爱与支持,都有助力于提升孩子处理压力能力。

闲暇时间一家人愉快地交流,与同伴的友情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的探索,对于一个人内在资源的丰富十分重要。然而,几乎所有这些优秀的孩子都缺少这些体验。

“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做作业都来不及。”

“我根本很少感受到生活中有什么乐趣。”

这分别是从父母和孩子口中最常听到的话。

只发展头脑智力,而缺乏情感滋养的人内心是非常脆弱的,但往往这些人又不被允许表现脆弱的一面,于是遇到难以面对的困难时,要么放弃(拒绝考试、上学)要么生病。

当父母家长把关注点放到优秀上时,就是鼓励孩子去获得外界的认同,而不是帮助孩子建立内心里对自已的信心,孩子也无法感受到爱、被欣赏和接受。父母只有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心灵状态,而不是外在表现,才能避免落入孩子优秀的陷阱。这需要家长本身能够关注自己的心灵状态,能够身心和谐,否则,即使懂再多的养育道理也都是徒劳。

每一个孩子都鲜活的,每个情境都是是不同的,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父母与孩子心灵的连接、情感的滋养是孩子健康灵魂的基石。理智上了解并接受的东西,必须由情感来体验。当脱离了情感因素,只发展理智,内在就无法得到丰富与发展。

这个社会提供给人类的一切都是在让人把注意力投注在外在事物上,从而导致了人们对内在生活的忽视。父母需要学习开始把一部分注意力转内内存,并达到一种内在和外在的平衡。

教育和养育孩子,与人生的其他方面一样,都是一个人看清自己挑战自己实现成长的机会。不明白这一点的大人付出再多承受再多本事再大资历再深也无法对孩子进行真正的教育和给孩子的人生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教育是唤醒孩子内在无限可能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有赖于教育者以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先去唤醒自己内在的可能性才会有积极的结果。

分享到:

最新心理文章如何出现在这里

今天,我来当小编!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