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入口

注册/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心友网在线 > 心理文章

2015/12/15 17:15:16  浏览量:2693次

心理导读:


李子勋 著名心理学专家,心理学科临床主任医师。央视《心理访谈》特邀心理专家、《父母必读》亲子关系栏目主持人。著有《陪孩子长大》、《心灵飞舞》、《幸福从心开始》等。
  “如何看待孩子交朋友?”“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陪孩子长大?”央视《心理访谈》特约心理专家、亲子教育专家李子勋老师就亲子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下面是李老师的访谈内容。

不强加意志给孩子:

一、问:如何看待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什么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李子勋:亲子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主要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子教育是调适这种关系而进行的对父母与孩子的培训与提升,以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教育。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最大难点,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理解孩子,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许多家庭孩子和父母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心灵的交流,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谈父母的教育则是无效的。只有在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才会发挥作用。而从很大程度上看,良好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教育。

二、问: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扰,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反而越来越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您认为问题出在哪?
  李子勋:父母与孩子之间其实缺乏的并不是交流,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交流。父母喜欢以自己的价值观、经验层面来与孩子交流,而孩子们更愿意与父母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这就是为什么郭敬明和韩寒受到孩子们喜爱的原因。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无效交流往往占了主导,父母总是喜欢对孩子说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对孩子过于强硬和霸道,在孩子面前,父母总认为自己绝对正确,喜欢主宰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的言行,这样的交流不被孩子接受。这便是父母和孩子交流问题的症结。

三、问:在您看来,什么样的父母才是尽职尽责的?
  李子勋:能够陪孩子长大的父母就是尽职尽责的。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再成长”,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孩子朋友的角色。很多人自己都是在匆匆忙忙中长大的,他们是在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重新成长起来的,因为孩子,他们才变得成熟起来。比如王朔,他就认为自己是在成为父亲以后才真正成长的,在女儿面前,他心里特别宁静。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没有完成自我心理的 “再成长”,他们就可能永远失去了机会。父母自我心理的“再成长”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四、问:如何看待独生子女教育?
  李子勋:我认为独生子女的教育并不是问题,自我、骄傲、孤僻……在现代孩子身上的这些特性对未来中国是好是坏并不能成为定论。中国是一个有着中庸文化传统的国度,讲求温良恭俭让,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人不具攻击性。现在的孩子独立张扬,从小自我,但并不能因此断定他们就是“垮掉的一代”,将来他们也完全可能成为社会精英。
  父母要用成长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哪怕你的孩子现在爱上网,爱打游戏,但并不意味着他将来就没有出息。现在十三四岁的孩子,毫无疑问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他们的“不遵守规矩”中,孕育着 “创造”。领导者和成功者的成长要经过压力和挫败,同样,孩子不经历挫折是不会成长的。
    五、问:怎么看待 “代沟”问题?
  李子勋: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代沟”是正常的,没有“代沟”反而不正常。“代沟”包括父母与孩子在行为层面、观念层面和情感层面等方面的不同。有“代沟”不可怕,关键是在于避免“代沟”日渐加深,最重要的还是要尊重并懂得如何尊重孩子。
  尽管亲子间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父母只要保持平和之心,再叛逆的孩子也会在亲情的抚慰下回归,亲情永远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孩子会有一些阶段性爆发行为,家长不要因此推出恶劣后果,而是给孩子一个好的假定:他是不是在学校不高兴?是什么情绪困扰了他?这样,家长对孩子愤怒、失望的感觉就会有所改变,而孩子也会感受到家长的体谅,从破坏性情绪中走出来。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要想使孩子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分享到:

最新心理文章如何出现在这里

今天,我来当小编!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