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入口

注册/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心友网在线 > 心理文章

2014/1/13 9:15:51  浏览量:3184次

心理导读:

1850年1月24日生于波恩附近的巴门,1909年2月26日卒于哈雷。先在波恩大学学习历史与哲学,后进入哈雷大学和柏林大学深造,187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普法战争时在军队服务。战后,在柏林、英国、法国致力于研究,兴趣转向科学。1876年,艾宾浩斯在巴黎一家书摊上买了一本旧的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这一偶然的事情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不久也影响了新心理科学。费希纳研究心理现象的数学方法使年轻的艾宾浩斯顿开茅塞,他决心像费希纳研究心理物理学那样,通过严格的系统的测量来研究记忆。在这之前,W.冯特曾宣布过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不能用实验研究,加之当时艾宾浩斯既没有大学教学职位,没有老师,也没有进行研究的专门设备和实验室。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花了5年时间,用自己做被试,独自进行实验,完成了一系列有控制的研究。
      艾宾浩斯的研究方法是客观的、实验的、通过细致观察和记录可以量化的。他的程序是把数据基础置于经过时间考验的联想和学习的研究之上。他推想出,对于学习材料的难度,可以用学习材料时所需要重复的次数来测量它,而计算起来的这个重复的次数也可以作为完全再现的标准。为使实验有条不紊,他甚至调节了自己的个人习惯,尽量使个人习惯保持常态,按照同样严格的日常做法去工作,学习材料时总是恰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艾宾浩斯为记忆材料发明了无意义音节。




散文
      他发觉,用散文或诗词作为记忆材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各人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经验不同,且理解语言的人容易把意义或联想跟词形成联系,这些已形成的联想可以有助材料的学习,赫尔曼·艾宾浩斯这样便不能在意义方面加以控制。为此,艾宾浩斯寻找一些没有形成联想的、完全同类的、对被试来说同样不熟悉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就不可能有任何过去的联想。这种材料便是无意义音节。无意义音节是由两个辅音夹一个元音构成,如lef,bok或gat。他把辅音和元音一切可能的组合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使他得到了2300个音节,从中随机地抽出用来学习的那些音节。
研究内容
      艾宾浩斯在记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下述几个方面:
     1 识记
     艾宾浩斯曲线
    (1)查明识记无意义音节的速度与识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为了确定这种差异,他识记拜伦的《唐璜》一诗中的节段,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大约需要读9次能记住一段。然后他识记80个无意义音节,发现完成这个任务几乎需要重复80次。于是他得出结论说,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达到9倍。

(2)材料的长度和数量对完全再现所必需的重复次数的影响。他发现,较长的材料需要次数较多的重复,也即需要较多的学习时间。而增加了所学音节的数量,使学习每一音节的平均时间显著增加。结论是,我们学习的材料愈多,所用的时间就愈长。

(3)学习和回忆之间的时间历程。材料在学习后头几小时遗忘最快,随着时间的推延,材料遗忘越来越少,也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除了这几个主要方面外,艾宾浩斯还研究过一些能影响学习和保持的其他变量,例如过度学习的影响、重复学习或复习的形响、音节表内的近距联想与远距联想的影响,等等。
      1880年,艾宾浩斯受聘于柏林大学,在那里继续研究记忆,并重复和验证了他的早期研究。1885年,他出版《论记忆》一书,这本书是实验心理学史上最为卓越的研究成果之一,它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心理学史家E.G.波林评论道:“这是划时代的,不仅由于它所涉及的范围和文章风格的新颖,而且因为它立即被看作是实验心理学突破了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障碍。艾宾浩斯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
      2 研究记忆
      1885年后,艾宾浩斯没有继续研究记忆,发表的著述也相当少。1886年他被柏林大学提升为副教授。1890年,他创建了一个实验室,创办了《感觉器官的心理学和生理学》杂志。然而,由于艾宾浩斯缺少著述,他在柏林大学再也没有得到提升。1894年,他应聘于布雷斯劳大学担任较为低级的职务,在那里一直工作到1905年。期间,他发展了句子填充测验,这也是第一个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成功测验,其变式为现今许多普通智力测验所采用。1908年出版了受人欢迎的教科书《心理学概论》。1905年,艾宾浩斯离开布雷斯劳大学去哈雷大学,4年后突然死于肺炎,享年59岁。
      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学派,也没有形成正式的理论体系。但是,他在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由心理学史家D.舒尔茨的一段评论看出:“对一个科学家总的历史价值的一种衡量方法是看他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是否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根据这样的标准来看,可以认为艾宾浩斯比冯特更加重要。他的研究给联想或学习的研究带来了客观性、数量化和实验方法。正是由于艾宾浩斯的研究,才使联想的概念从只是对它的特性进行思辨改变为借助于科学方法对它进行实验研究。另外,他对学习和记忆的许多发现在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可靠。在心理学史上能够得到这种评价的心理学家真是凤毛麟角”。
遗忘曲线
      1 曲线简介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首先,实验者记忆100个生单词
时间间隔 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 
20分钟之后 58.2% 
1小时之后 44.2% 
8-9小时之后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8天后 25.4% 
1个月后 21.1%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2 研究方法
     【受试者】:艾宾浩斯本人。 
     【实验材料】:无意义字(MUY、KIR、XAJ、DEQ等等)
     【方法】:一字一卡片。20 片一组,依序读过一遍,默写一遍;再读,再写;直到完全依序默写出来。记录遍数(A0)。 
      n日后,取出同组卡片,再背一回合,记录遍数(An)。 
      记忆保留比率 =100 * (A0 - An) / A0
3 科学意义
      记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旧联想主义者只从结果推论原因,没有给予科学的解释;艾宾浩斯则从严格控制原因来观察结果,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首先,他注意到识记材料有长有短、有难有易、有生有熟,必须严格加以控制。为了排除旧经验对识记的影响,使识记材料处于同等难易的程度,他创造了一种无意义音节。 
      其次,在学习时间或诵读次数以及识记间隔时间和识记方式等这些中以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都加以严格控制。至于主观条件,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力求做到生活一律化,使主观条件保持一致。艾宾浩斯就是这样从控制影响识记的因素入手,用节省法对记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多年耐心细致的实验研究,他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音节组的长度增加时,诵读到能正确背诵所需的次数就急剧增加。如识记12个音节只要诵读16.6次就能背诵;而识记36个音节就要诵读55次才能背诵。 
      2、的意义性对学习的影响:艾宾浩斯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艾宾浩斯设计了一些实验来确定各种条件对学习和保持的影响。这些研究之一是查明记无意义音节的速度与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为了确定这种差异,他记拜伦的《唐·璜》(Don Juan)一诗中的节段,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大约需要读9次能记住一段。然后他记80个无意义音节,发现完成这个任务几乎需要重复80次。他得出结论说,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达到9倍。 
      3、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4、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 
      5、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如对一个12个音节的音节组集中学习需要育读68次才能达到正确背诵,而分散学习只要35次就够了。 
      6、组内各项的顺序和记忆保持的关系。这是他对接近联想、远隔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所做的实验项目。他认为通过学习,不仅紧邻的音节能够形成联系,就是远隔的音节也能形成联系;音节之间不仅按顺序能形成联系,而且反向也能形成联系。不过保持的程度,音节组内各个音节彼此相邻的较优于远隔和反向的。
材料关系
      艾宾浩斯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记忆方法
      1 方法介绍
      从时间安排方面讲,复习与自测可以定期的进行也可以随时的,复习与自测可以结合进行,对学过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一段时间后先自测一下,不会的,或记得不牢的再进行重点复习。
      一:定期复习与自测:即对自己所学的课程、知识定个复习与自测计划,然后按时执行。
      ①日测:每晚上睡觉前,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要点复述一下,如条件不允许,默写提纲或干脆默想也行。
      ②周测:星期天休息,可将一周来所学课的内容换个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测验自己,发现存在疑难或模糊之处,马上解决,决不拖欠。
      ③单元测验:一个单元学完了,可以自测一下这个单位有哪些主要内容,学完有什么收获,从而及时消化,巩固记忆。
      ④全书测验:一本书学完后,可以翻开目录,逐次回忆内容,在单元测的基础,全书测就问题不大了。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挑选那些重要内容先进行。
      二:随时测验:即指随时随地测验自己。
      这种方法用来学外语是行之有效的。先准备一些卡片,正面写上5个外语单词,背面写上5个相应的汉语词汇,揣在兜里便可随时自测了。自测的方法有两种:①朗读法: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你可以看外语念汉语,看汉语念外语,实在想不出时,翻过来看一看,再认一下。②学写法:学外语不书写是很难记牢的,况且不练书写便无法进行笔译。可以看卡片上的汉语写出相应的外语单词来。但是,很多场合是不允许四平八稳坐着写的,怎么办呢?建议你试一试下面的方法:在礼堂听报告、开大会前、在公共汽车站、在商店排队时,可以用手指朝下在空中写。不带卡片也可以随时自测,看到什么事物,就试着用外语表述出来,或者在头脑中默念一下。这样既利用了点滴时间,又会收到分散复习的好效果。
      2 复习与自测方式
      ◇从复习与自测的方式讲,可采取试尝回忆等2种形式。
      1、试尝回忆:试尝回忆就是在头脑中把学过的知识回想一遍,有人称这为“过电影”,这是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去动脑筋思考的方法。
      2、设问自答:“假如我是老师,我将怎样出题考学生呢?我希望学生掌握哪些要点呢?”如果经常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多种角度设问自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苏联莫斯科州斯维尔德洛夫村一名叫娜佳·玛赫娃的学生,常常假设自己是老师,并准备了教学笔记,在上面写上学生名单,还自己扮演学生回答问题,对每个回答都打分数。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娜佳发现:“从前,地理课对我来说就象苦役一样。而现在,当我从学校里一回来,就想立刻把功课做完,好去读地理。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就想,我是老师,而不是学生,所以我就有了兴趣……为了使我对地理的兴趣不减弱,我要坚持做一年的教学笔记。”
      艾宾浩斯记忆法对于任何学习材料的记忆都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极大地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记忆的目的是储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知道信息记住了多少,能力储备得怎样呢?要想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欲知记忆效果,应该经常进行自我测验,自测也是一种很好复习的复习,都是对艾宾浩斯记忆法的具体应用。
      3 益处体现
      ◇复习与自测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及时复习,可以抓住记忆的最好时机;经常自测,可以弄清哪些知识没学好、没记住,哪些地方容易混淆、有误差,以便马上核实校正。
      及时复习和经常自测,可以培养我们的随机应变能力。在考试中,考题往往变换了角度,与原来学习时的大不一样。如果经常运用自我测验法,对所学知识从多方面理解消化,必然会胸有成竹,临阵不慌。
      4 因人而异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分享到:

最新心理文章如何出现在这里

今天,我来当小编!我要投稿